7月24日,由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的“人民城市 全域友好”点亮地图主题活动在徐汇区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举行。现场,“人民城市 全域友好”服务地图被点亮。社会工作部门联合高德、腾讯、百度地图,开发上线“全域友好服务地图”小程序,并嵌入各大网约配送平台和快递企业骑手端App,实现服务阵地“一键触达”。
上海以党群服务阵地为核心,通过深度整合群团组织及社会资源,沿着新就业群体的“工作地”“居住地”“歇脚地”布局,目前已累计优化打造7395个友好服务阵地。这些阵地织就了一张贴近群体、便捷可用的服务网络,让新就业群体“路上的家”无处不在。
友好资源让暖心服务精准直达
阵地建起来,资源更要“送上门”。上海正构建“基础+特色”“集中+常态”的多层次资源供给链,让暖心服务精准覆盖新就业群体需求。在遍布全市的友好阵地中,歇脚、优惠餐饮等基础服务已成日常,医疗救助、法律援助、就业指导等特色服务更让群体感受到城市温度。
活动现场,多项资源新举措集中发布。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推出“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项目,作为上海“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示范标杆,目前,全市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遴选方式已筹措供应约4.38万张床位。市交通委、市总工会、市司法局联合发布面向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的法律服务资源。通过编制《“两司”群体法律服务手册》、组建专业法律服务团、铺设法律服务点位,为“两司”朋友提供全过程、便利化的法律服务,有力维护合法权益。市邮政管理局宣布上海市快递行业首批22个“暖蜂爱心之家”服务点启用,依托快递企业转运中心和服务网点建设,为快递小哥打造“身边的服务站”。
友好指引让城市更懂新就业群体
友好场景如何从“建起来”到“用起来”?上海通过创新友好指引体系,推动新就业群体服务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现场,宝山区的情景党课《哥俩好:速度与温度》演绎了治理智慧——通过社区保安与外卖骑手的角色互换,化解群体间的认知隔阂,让两者从“冲突”走向“共生”,成为互帮互助的“治理共同体”。《我和“人民城市 全域友好”》的圆桌讨论则聚焦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针对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徐汇区房管局联合商圈、社区推出扫码通行、专用临时停车点;面对“吃饭贵”,动员商户组建“食惠联盟”提供优惠餐饮;针对网约车司机“如厕难”,徐汇区建管工作党委梳理上线司机友好服务阵地,让全城穿梭的司机“找服务不迷路”。
普陀区构建“场景、权益、协同”三维友好体系,浦东新区发布“3X6”多元友好举措矩阵覆盖社区、街区、商圈,金山区将友好场景延伸至园区、景区、场馆……因地制宜的探索正在全市开花结果。
新就业群体成城市治理“新力量”
在上海,新就业群体正从城市服务的“受益者”转变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活动现场,一批新就业群体代表以“社区侠”“志愿星”的身份亮相,3名党员代表发出先锋倡议,号召群体融入城市治理。市委社会工作部同步发布五大行动倡议,鼓励新就业群体发挥职业优势,成为“城市美好讲述者”“社区爱心接力手”“城市安全守护员”“出行服务先锋队”“网格治理合伙人”。
从徐汇友好商圈到长宁“暖新服务季”,从宝山“哥俩好”行动到松江“茸城e家”,从闵行的“暖蜂友巢”到嘉定的“入沪到嘉”“驿路有我”,再到青浦“司机之家”“卡友驿站”……去年11月,市委社会工作部启动“人民城市 全域友好”建设,通过构建友好阵地体系、友好资源体系、友好指引体系,推动友好场景建设落地落实,不断提升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融入感。半年来,“人民城市 全域友好”理念已在上海落地生根。未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将持续拓展覆盖面更广的友好阵地体系、服务更集聚的友好资源体系和场景更多元的友好指引体系安全的股票配资平台,让新就业群体和社会多元主体双向友好奔赴蔚然成风。
恒正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